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香港樂壇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近期沒有工作,可以多抽一點時間細聽黑膠唱片,關正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續一走上我的唱盤,回想80年代樂壇,很是熱鬧,我們每天放學回家,就是開收音機聽DJ的歌曲推介,假期就守在電視機前看勁歌金曲,同學間互借錄音帶,當然也會翻錄來自己聽啦!畢竟窮嘛!閒時拿起結他自彈自唱,扮吓歌星,到了今天,沒有了巨星,沒有人買唱片,電視的音樂節目收視率極低,就連翻錄,都只需一按Download就可以了,很多人說香港樂壇已式微了,我們的音樂已不及當年,其實我爸爸在80年代時都跟我說同一番話,廣東流行歌不及國語時代曲,當我們這一代狠批今時今日的歌曲時,其實我們有沒有像以往般熱切,細味過他們的作品?有沒有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及創作背景、動機?有沒有代入他們在今天所面對的問題?當你重複細聽今天的歌曲,不難找到佳作,林奕匡、許廷鏗、C All Star、RubberBand、Dear Jane、李幸倪、JW等,雖不能說是每首歌都悅耳動聽,但亦有很多好歌,當年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也不是每首歌都大受歡迎吧!而且當年有大量的日本cover version,歌曲自然容易上口,所以,音樂是有年代之分,每個年代都有佳作,只是我們記掛著自己的光輝歲月,沒有認真去認識不同年代的音樂而已。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與災難擦身而過

很多人都說香港是一個福地,沒有天災人禍,沒有戰亂,不過看看我們現今的社會,人禍不斷,走向戰亂,不過今天想談談一直沒有想過的天災,超強颱風山竹在星期日掠過香港,事前政府已經發出警告及作多方面的準備及安排,但仍然造成嚴重破壞,我不怪政府,只怪天災無情,看災難電影就看得多,每年都有颱風來襲,見怪不怪,不過山竹的威力是我前所未見的,當250公里陣風吹襲,身處家中,感覺房子也震動,望著窗外的一棵棵大樹,續一倒下,繼而停電兩天,沒有電視,只好拿出手提電話,Facebook及Whatsapp上不斷收到大廈酒樓玻璃窗飛脫的畫面,及大浪拍打岸邊屋苑的影片,災後更滿目瘡痍,塌樹處處,交通癱瘓,垃圾圍城,雖然傷亡程度不算嚴重,但已對我們的所謂福地發出警號,我自己亦感覺到無情的天災擦身而過。

完美主義者的痛

今年是Danny Chan陳百強60歲冥壽,這個9月,各大媒體舉行一連串紀念活動,聽到很多以往Danny友人形容Danny的為人,了解到Danny對音樂的追求,對衣著的品味等,大體我會以完美主義者去形容Danny,一個完美主義者,無論從事那個行業,必有絕佳表現,像Danny對音樂、衣著、甚或對自己有這樣高的要求,我相信他何時何地也臻於完美,聽說其中一位Danny友人談及Danny對其作品「眼淚為你流」的Intro部分,是一段男方致電女方而受女方掛線的情景,單單的一個「喂」字,Danny也錄了很多次,但他仍然不滿意,甚至到作品發行以後,他仍然找尋更好的一個「喂」,有此對完美的追求態度,其作品的質素無毋庸置疑,完美這兩個字也反映在Danny的生活上,例如衣著品味,家居佈置等,Danny因此成了當代「美」的代表,甚至是一個標準,亦因此Danny可以譜出或唱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金曲,可是或可能是,這份對完美的追求帶來完美主義者無限的傷痛,我身邊也有這類完美主義者,他們往往因為周遭或自身的不完美事情而終日屈屈不歡,當然,完美主義者會拼盡所有力氣令其完美,但試問我們的世界又怎能達至完美呢?世事又怎能盡如人意呢?更可悲的是旁人不理解,只覺得完美主義者吹毛求疵,令完美主義孤立無援,對完美主義者來說,往往長期受著不完美的折磨而走在痛苦及孤獨的道路上,甚至因為不完美的刺痛而走上自毀之路。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ViuTV劇集~身後事務所:以靈異闡述香港社會問題

最近看過一齣很出色的電視劇,不是TVB的肥皂劇,也不是祖國的神劇,而是ViuTV 的《身後事務所》,沒有大明星撐場,亦沒有神劇般的劇力萬鈞,表面上是一套靈異片,實際上是社會寫實片,有描寫區議會選舉的黑暗,有公立醫院醫生及內地新移民對社會的反控訴,有描述年輕人買樓所承受的壓力,老師教席問題等等,通過此劇,感受到活在這個悲情城市的無奈和感慨,劇中的演員演技出眾,兩首主題曲亦同樣出色,Rubber Band的《你會有一天學會面對》及岺寧兒的《盡力呼吸》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值得推介,絕對可以打破慣性收視。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害怕被遺忘多於死亡

近年興起極限運動,不過我覺得此乃死亡遊戲多於是一種運動,為何他們不珍惜生命去玩命呢?為的是引人注意,就如同中國人的暴發戶心態,希望憑財富顯嚇而受人景仰,都屬一種引人注目的心態,但又為何要引人注目呢?引用美國心理學家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 (hierarchy of need),當人不愁衣食,感覺安全,就開始追求被認同,被尊重,我的看法是我們活著都追求一種抽象的存在感,當活在人群之中,感覺自己沒有角色,沒人理會,甚至不受尊重,活在社會中自己就像可有可無,很容易會墮入抑鬱焦慮的死胡同,甚至步向自毀甚至自殺的不歸路,這也可能是現今社會為何情緒病日漸普及的原因,這一種比死亡更可怕的感覺,就是被遺忘,在此我想引用數年前一齣電影HUGO男女主角的人生精妙對答如下︰
Isabelle: I wonder what my purpose is...
Hugo Cabret: Everything has a purpose, clocks tell you the time, trains takes you to places. I'd imagine the whole world was one big machine. Machines never come with any extra parts, you know. They always come with the exact amount they need. So I figured if the entire world was one big machine... I couldn't be an extra part. I had to be here for some reason. And that means you have to be here for some reason, too.
我們中國人都常言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在世,必有其存在價值,而價值多寡不是生命的重點。

為何不懂珍惜眼前人

常言道︰「珍惜眼前人」。我想問有幾多人會做得到,我自問也做得不好,只要公務在身,往往忽略家人好友,還記得媽媽離我而去之前,大概有半年時間,我忙於工作,媽媽常常來電叮囑我不要過勞,總叫我多回家吃飯飲湯,我這個不孝子總當耳邊風,也不察覺媽媽已身患惡疾,直到媽媽離開了,總記掛媽媽生前對自己有多好,更想起早已過身的爸爸也很好,其實爸爸生前做過很多錯事,傷害了我及家人,但人也走了,泛起的記憶都是美好的,我察覺到為何我們總是不懂珍惜眼前人,因為共同生活,總有磨擦、爭執,看到對方的往往都是壞處,到對方離開了,開始不習慣,開始尋找不習慣的理由,開始發現對方對自己有多重要,開始聚焦對方的好處,當聚焦對方的好處,壞處會變得朦朧,跟著就是慨嘆一句︰「為何不懂珍惜眼前人」。

為何中國人不團結

曾聽說過,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打架,中國人會嬴,但換上三個中國人打三個日本人,甚至是三個中國人打一個日本人,中國人必敗,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但我們中國人的團結問題,值得深思,中國人不團結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我們十三億的人口中,包含多民族,多元文化,很難團結,但單看漢族人,都不講得上團結,二次大戰初期,日本侵華,中國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共兩黨仍然互相猜忌,不能攜手抗日,可見一斑。我們中國人長期以來都是以家為本,「家國」常掛在口邊,家國、家國,我們往往以家為先再想國,不少人更會以自身利益先行而把家也放在後,自私的形態又怎能培養出像日本人的團結意識,昨天參與村內活動,有所謂愛國愛港之士撐場,可是當國歌奏起,身旁有一位小孩子問媽媽︰「媽媽,我不懂唱國歌啊!怎辦?」他的媽媽回答︰「動動嘴巴便是了。」其實,莫說小孩子,成年人又有幾多識唱國歌,或肯唱國歌呢?我們就是沒有那份為國犧牲精神,事事以自身利益出發,故不能團結,什麼團結、愛國只流於口號而已,所以在葉問電影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可以一個打十個日本空手道高手,如果有兩個葉問同時出擊,中國一方便出事了。